浅析线段树的懒标记

“难上加难”

Posted by ethan-zhou on July 22, 2019

线段树是一种能实现\(O(\log n + k)\)的时间内对一个区间的数进行更新,和维护区间的和以及最大最小值的数据结构,相信大家对此都有一点了解。

而学习线段树时较难理解的就是所谓的“懒标签”,本文就尽量用浅(晦)显(涩)易(难)懂的方式来介绍其在区间查改中的作用,原理,和实现。

本文有不少图解,是我用ppt画的,可能有点丑QAQ。

作用

在线段树中,以\(O(\log n)\)的时间实现单点修改是十分容易的,只需要一路从父亲回溯并同时更新,一直到根节点停止,过程大致如下。

而如果对于区间更新的话,如果更新区间内的每个节点都回溯到根并更新一次的话,那么复杂度就会降到\(O(m \times \log n)\)(m是修改区间的长度)。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引入本文的“说明对象”——懒标记了。

原理

如果我们将懒标签理解为一种“欠条”,则会更加好懂一些。

懒标记起到的效果就是:对于每个更新的操作,从根节点开始向下分解区间,直到将这一区间分为数个不可分解的节点(注意不是叶子节点),然后在这些节点上做个标记,表示“我的每个孙子都挣了k元钱!只是我太懒了,等待会查询操作来了我再分给泥萌吧!”于是该节点记录的的钱财总数(他下面叶子节点的钱财)就加上了\(k \times 他下面叶子结点的数量\)。

接下来是高清无码图解:

而查询的操作则和原来的单点修改时的查询操作类似,不过区别在于每次查到一个节点时,都要让这个节点将其欠的“债务”向子孙还清。

实现

贴代码(这些代码粘上来就相当于大半个线段树模板了吧):

struct SegmentTree{
    long long t[NR],tag[NR];
    //返回左右儿子
    inline int ls(int p){return p<<1;}
    inline int rs(int p){return p<<1|1;}
    inline void add_tag(int p,int l,int r,int k){
        tag[p]+=k;//记录懒标记,过后向下更新
        t[p]+=(r-l+1)*k;//范围l-r的每个叶子都加k
    }
    inline void push_down(int p,int l,int r){//向下更新
        int mid=l+((r-l)>>1);
        add_tag(ls(p),l,mid,tag[p]);
        add_tag(rs(p),mid+1,r,tag[p]);
        tag[p]=0;//更新完成,标签可以删了
    }
    void update(int p,int l,int r,int add_l,int add_r,int k){
        /*
         * @p当前节点
         * @l,r当前节点范围
         * @add_l,add_r操作的范围
         * @k操作的值
         */
        if(add_l<=l && r<=add_r){//操作范围大于该节点,说明该节点不可分解了
            add_tag(p,l,r,k);
            return;
        }
        push_down(p,l,r);
        int mid=l+((r-l)>>1);
        if(add_l<=mid)update(ls(p),l,mid,add_l,add_r,k);//更新左儿子
        if(add_r>mid)update(rs(p),mid+1,r,add_l,add_r,k);//更新右儿子
        push_up(p);//根据左右儿子的改变,重新计算当前节点
    }
    long long query(int p,int l,int r,int que_l,int que_r){
        long long res=0;
        if(que_l<=l && r<=que_r)return t[p];
        int mid=l+((r-l)>>1);
        //向下更新标签,避免得到的结果是未更新的
        push_down(p,l,r);
        if(que_l<=mid)res+=query(ls(p),l,mid,que_l,que_r);
        if(que_r>mid)res+=query(rs(p),mid+1,r,que_l,que_r);
        return res;
    }
};

作者:@ethan-enhe
本文为作者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:本文链接


阅读量:


icon